YS/T 63.19-2012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 第19部分:灰分含量的测定
标准编号:YS/T 63.19-2012 标准状态:作废
前言
YS/T63《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共有26部分:———第1部分:阴极糊试样焙烧方法、焙烧失重的测定及生坯试样表观密度的测定;———第2部分:阴极炭块和预焙阳极室温电阻率的测定;———第3部分:热导率的测定比较法;———第4部分:热膨胀系数的测定;———第5部分:有压下底部炭块钠膨胀率的测定;———第6部分:开气孔率的测定液体静力学法;———第7部分:表观密度的测定尺寸法;———第8部分:二甲苯中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第9部分:真密度的测定氦比重计法;———第10部分:空气渗透率的测定;———第11部分:空气反应性的测定质量损失法;———第12部分:预焙阳极CO2反应性的测定质量损失法;———第13部分:杨氏模量的测定静测法;———第14部分:抗折强度的测定三点法;———第15部分:耐压强度的测定;———第16部分:微量元素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第17部分:挥发分的测定;———第18部分:水分含量的测定;———第19部分:灰分含量的测定;———第20部分:硫分的测定;———第21部分:阴极糊焙烧膨胀/收缩性的测定;———第22部分:焙烧程度的测定等效温度法;———第23部分:预焙阳极空气反应性的测定热重法;———第24部分:预焙阳极二氧化碳反应性的测定热重法;———第25部分:无压下底部炭块钠膨胀率的测定;———第26部分:耐火材料抗冰晶石渗透能力的测定。本部分为第19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YS/T63.19—2006。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8005:2005《铝用炭素材料生焦和煅后焦灰分的测定》。本部分对ISO8005:2005进行了以下编辑性修改:删除了ISO8005:2005的前言、引言;标准名称按照本系列标准的要求进行了修改。本部分与ISO8005:2005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与ISO8005:2005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本部分与ISO8005:2005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附录B中给出了相应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山东晨阳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英斯派克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树朝、黄华、仓向辉、于益如。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YS/T63.19—2006。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6297.1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第1部分:底部炭块GB/T26297.2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第2部分:侧部炭块GB/T26297.3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第3部分:预焙阳极GB/T26297.4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第4部分:阴极糊GB/T26297.6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第6部分:煅后石油焦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铝用炭素材料灰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铝用炭素材料灰分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10%。
- 英文名称:Carbonaceous materials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aluminiumPart 19: Determination of ash content
- 替代情况:替代YS/T 63.19-2006
-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发布日期:2012-05-24
- 实施日期:2012-11-01
- 作废日期:2021-07-01
- 归口单位: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
- 主管部门: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
- 起草单位: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等
- 起草人:张树朝、黄华、仓向辉、于益如
-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12页
- 采标情况:ISO 11713-2000 M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