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 2075.15-202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15部分:坠砣及坠砣限制架

标准编号:TB/T 2075.15-2020      标准状态:现行

前言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与TB/T207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和TB/T207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共同构成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行业标准体系。本部分是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第1部分。TB/T207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一一第1部分,腕臂支撑装置;一一第2部分:腕臂底座;一一第3部分:限位型定位装置;一一第4部分:非限位型定位装置;一一第5部分:终端横固线夹;一一第6部分:心画结装置;一一第7部分:整体吊张尽吊弦统夹;一一第8部分:弹性吊索装置;一一第9部分:接头连接线夹;一一第10部分:线岔;一一第11部分:电连接装置;一一第12部分:滑轮补偿装置;一一第13部分:就轮补偿装置;一一第14部分:弹簧补偿装置;一一第15部分:坠砣及坠砣限制架;一一第16部分:软横跨支撑固定装置;一一第17部分:软横跨连接装置;一一第18部分:软横跨悬吊装置;一一第19部分:接地线夹及连接装墅;一一第20部分:附加导线通用零件;一一第21部分:隧道水平悬挂装置;一一第22部分:隧道支撑及定位装置;一一第23部分:隧道下锚补偿装置;一一第24部分:预绞式金具。本部分代替TB/T2075.15-201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第15部分:坠砣及坠砣限制架》。与TB/T2075.15-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本部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组成及标记(见第4章、6.1.3、6.2.1.6.3.2,2010年版的3.2.2、5.2.2、5.4.1);b)删除了坠砣及坠砣限制架的型式(见2010年版的3.1);c)删除了零部件的外形结构、规格型号、材料、制造工艺、紧固件要求(见2010年版的第3章、第5章);d)增加了坠砣限制架的性能要求(见6.1.3.2);e)更改了坠砣杆的性能要求(见6.1.2.2,2010年版的5.3.3.4);f)增加了复合坠砣的技术要求(见6.3);g)更改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项目(见第7章,2010年版的第6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江兴电力器材有限公司、陕西万里达铁路电气化器材有限公司、北京盈电电气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方志国、宿冲、刘成文、王伟、邓相龙、陆彤、王琪、杨更才。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TB/T2075.15-2010。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TB/T2073-202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TB/T2074-202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TB/T2075.23-202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第23部分:隧道下锚补偿装置

标准简介

TB/T2075的本部分规定了坠砣及坠砣限制架的组成,类型及标记,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志与包装。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下锚补偿装置中起恒定承力索或接触线补偿张力所用的坠砣和引导坠砣上下移动及限制坠砣由风引起摆动的坠砣限制架。


  • 英文名称:Fittings for overhead contact system in electrification railway. Part 15: Balance weight and balance weight limit frame
  • 替代情况:被TB/T 2075.15-2024代替
  • 发布部门:国家铁路局
  • 发布日期:2020-10-30
  • 实施日期:2021-05-01
  • 作废日期:2025-06-01即将作废距离作废日期还有161天
  • 提出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归口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起草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江兴电力器材有限公司、陕西万里达铁路电气化器材有限公司、北京盈电电气有限公司
  • 起草人:方志国、宿冲、刘成文、王伟、邓相龙、陆彤、王琪、杨更才
  • 复审日期:2024-09-12

返回主页

分享到 :